小學生減負的定義
文章來源:本站 發(fā)布時間:2013-04-11 16:00:00
“減負”即減輕負擔,多指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(yè)負擔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(yè)負擔,減輕的是不合理、不必要的負擔,但不是不要教學質量。通過減輕過重負擔,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,從而促進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美的全面發(fā)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。但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,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。減負的同時要增效,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,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,提高教學質量。
以如今國內的形式,若想有效實施減負,是很難實現(xiàn)的。只有從根本體制上入手,才可以,而什么又是最根本的呢?就是高考——這個我們學習最終的目標,只有將高考的機制徹底換血才能實行這種“減負”,如果高考的機制不徹底換血的話,那么也就沒必要去喊什么減負了,有些學校為什么會“負負得正”?就是因為他們要對家長負責,必須要他通過高考,這樣才能保證它的生源啊,其實學校他不想休息嗎?只是眼下的形式·····“學習就是為了高三的高考!”這個從小學一年級就灌輸給我們的思想又會在什么時候才能改變呢?只有將高考的機制徹底的換血,才能有這個資本談減負,否則一切就都是空話!而只有在高考機制的徹底換血的情況下,才能逐漸的廢掉應試教育,將素質教育逐漸的成立在各大中小學校上。這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程,但可以肯定在不遠的將來必可實現(xiàn)真正的“減負”。
要想減輕課業(yè)負擔需要多方面努力:
第一,學校。如果像以分數(shù)為中心,就會玩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的游戲,課表搞兩套,一套按照部頒標準編排,應付檢查,一套按學校規(guī)定編排,實際操作。中、高考科目,課時都有所增加,尤其是英語、數(shù)理化科目,加得更多,一般七節(jié)課,也就九節(jié),一天九節(jié)課并不稀奇,年級越高,超得越高,體音美、勞技等課常常被擠占,老師也叫苦不迭。
第二,家庭。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情,學生的課業(yè)負擔過重,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。一是中國的家長沒有系統(tǒng)地受過培訓,大部分基本不懂教育規(guī)律和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,不懂得如何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,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,因而對孩子的定位就不準確。二是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,尤其是對獨生子女期望過高,從小就希望上個好學校,將來考好大學生,找個好工作,當然這里面有社會的誤導。三是盲目攀比,沒有看清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異。看別的家長買什么資料,自己也跟著買什么資料,看別的孩子上什么班,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,不看孩子是否需要,不給孩子發(fā)展空間,還美其名曰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。
第三,社會。評價一所學校的質量,過去大多數(shù)看升學率,現(xiàn)在看進重點大學的升學率,尤其是北大、清華等名校的升學率,評價的基本面沒有變。應該說這是學生課業(yè)負擔過重的重要根源。
第四,升學壓力?,F(xiàn)在學生課業(yè)負擔從小學到初中、到高中基本呈遞增趨勢。為什么這樣呢?因為小學基本沒有升學壓力。但是考試還不能取消,但考試一直在改革,考試改革的要求與素質教育的要求、課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遠??荚嚨念愋蛦我?,評價的標準單一,會造成嚴重損害學生的個性與特長。學習者為不愿付出的課程付出很多勞動,負擔其實也指為不愿付出的事支付過多的勞動,從這個角度來說,減負要做的工作還有豐富考試類型、完善評價標準,讓學生發(fā)展個性與特長,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為自己正確的理想而奮斗。